对联,始于五代,盛于明清,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早在秦汉以前,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。所谓桃符,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“神茶”和“郁垒”的名字,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,悬挂于左右门,以驱鬼压邪。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,到了五代,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。据《宋史·蜀世家》记载,五代后蜀主孟昶“每岁除,命学士为词,题桃符,置寝门左右。末年(公元九年),学士幸寅逊撰词,昶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‘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’”
宋代以后,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,王安石诗中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之句,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。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,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“桃符”。
一直到了明代,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,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。据《簪云楼杂话》记载,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,除夕前,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,并亲自微服出巡,挨门观赏取乐。尔后,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。入清以后,对联曾鼎盛一时,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。
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,对联还传入越南、朝鲜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。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。
2001年,在商界始祖范蠡定居兴业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,成立了一家专业加工对联的工厂:定陶福临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,凭着过硬的质量、良好的信誉和全国各地客商的关照,公司一步一个脚印、逐渐发展壮大起来。现在可日产对联40万副。产品分为在市场上销售的年货对联:如浮雕烫金对联、福字、吊钱,高档UV上光彩印超长对联、喜联、行业对联;还有为:移动、联通、电信等通讯行业加工的广告对联、银行对联、保险对联以及房地产对联、农资对联、大礼包、窗花、小红包等等。大大丰富了对联的产品内容。现在往西到新疆,往东到青岛、威海,往南到海南岛、往北到黑龙江的边陲,都有福临门制品的产品。今年,还陆陆续续有海外客户在公司定做高档对联出口东南亚。
2014年秋,定陶福临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经过科研攻关,成功研制出不怕雨淋日晒的高档名家书法对联产品。该产品颜色鲜艳,表面亚光、点缀洒金,古朴典雅、高端大气,所有文字均出自名家之手。是今年礼品届的一颗耀眼明星!
详细产品图片、资料,请浏览本公司网站。
|